• 修道心是什么意思(修道就是修心)

    哼哈百家事 2022-12-31 02:41:05 投稿 瀏覽:284
    道心指成道之心,可以理解為人性的優點,比如施舍,和平,寬容,溫柔,感恩等。道心惟微,指道心很微妙,在面對人心的惡的進攻時,往往會失敗。

    導讀:靈性的覺醒——修一顆道心

    老子25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蒼茫宇宙之中,人為什么能列居四大其一呢?

    因為人乃萬物之靈,“靈”就在于有一顆自由之心,人人本有一顆如道之心,無形無象,超然物外,順其自然,自由自在。

    《道德經》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啟示我們天道即是人道,道心即是人心。人道應是天道,人心應是道心。人在道中,道在心中,心道相通,心道合一。

    心與道本來是相通的,是一體的。是什么分離并阻隔了心與道?是人的知與欲。每個人的本心都是純樸的,真實的,自然的,無知無欲,無形無象,無為無事,不爭不言。道生萬物,而純任自然,無為無不為。心生萬念,但任其生滅,虛極靜篤,清凈無染。

    心與道本來是如一的,是一個和諧的有機整體,正是人們的成長,從無知無欲到有知有欲,從無為不爭到有為有爭,無心變成了有心,無我變成了有我,于是世界變了樣,割裂了二者如一的原始狀態,煩惱與痛苦也因“我”而來,“我”成為一切問題的根源。

    修道就是破二立一,去二得一,抱一守中,致虛守靜,就是逐步破除二元對立的價值觀念,佛家講的不二法門也是此理。修道就是開拓我們的心靈空間,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包容天地萬物,度化天下蒼生。

    修行當以修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老子以深邃的智慧發現了“無”的價值與大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以無為用,才是大用。有心而無用,無心而大用,才是修心之道。“圣人常無心”,無心即道。若水若鏡若虛空,如花如月如夢影。

    有,總是有限的;無,才是無限的。無心合道,有心背道。有知有欲,有為有事,心與道背,心道不通,煩惱叢生。背“道”而行,由無而有,由無心變成有心;由虛而實,虛心變成實心;由真而妄,真心變成妄心;由靜而動,凈心變成染心;由大而小,大心變成小心。

    如何超越困惑,如何獲得自由?!独献印犯嬖V我們就是“復歸于嬰兒,復歸于樸”,就是回歸原本的狀態,這就是超越,這就是自由。

    超越在于悟道,悟道才能超越自我,超越世俗,超越欲望,超越認知,才能獲得大解脫,大自在。心靈只有超越了一切現象,虛到極點,堅守清靜,才能與道一樣無所不在,無所不有。虛則明,空則靈,靈則神。

    人的生命有三個層次,就是身、心、靈。身對應的是物質層次,主要是人的感官欲望;心對應的是精神層次,主要是認知、思想、文明、價值、情感等;靈對應的是靈魂層次,主要是靈性與信仰。

    靈性的本質是自由,超越時空,超越認知與理性,超越自我局限,超越一切現象,它與道本質上是渾然一體的,完全相通的,可以完美融合成一個有機的和諧整體。

    當你的心靈逐漸被知識與欲望填滿的時候,你的靈性就泯滅殆盡了。靈性是學校教育不出來的,相反,教育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人的靈性。學校教給你的文化知識思想等價值觀的東西,讓你快速地成為了一個社會人,也如同枷鎖一樣禁錮了你的自然天性,你的天地被局限了,你的靈性通道就被障礙了。

    由于人們對自由與快樂的向往,對現實的超越是必然的,一切神明(上帝、佛等)皆是人們完成超越的模范與途徑,在人與神明之間搭起橋梁的就是信仰,信仰的重要內容就是靈性的覺醒與修煉。心靈超越的過程就是靈性修養的過程,喚醒我們的靈性,培養我們的靈性,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解脫與自由。

    老子的道如同一架智慧的天梯,在世俗之中迷茫掙扎的人們看到了希望。復歸于樸,復歸于嬰兒,認清世界與自我的本來面目,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老子的道啟示我們,一切從“心”開始,以道修心,修一顆如道之心,修一顆大心、虛心、靜心、善心。

    修一顆道心,就是修一顆大心。人們之所以有煩惱與痛苦,是因為心量太小了。以道修心,就是修個大心量,大致無窮,無形無象。

    一切圣賢都注重開拓內在的精神空間,超越一切,包容一切,心量廣大,猶如虛空,小無內,大無外,天地萬物皆在其中。以道修心就是要修一顆大心,天地之心,宇宙之心,大道之心。

    真正的大心,以道觀之,俯視一切,高屋建瓴,卓而不群,才能超越凡塵俗事。人生在世,無非人與事,人的心小了,所有的事都大了;人的心大了,所有的事都小了。真正做到于事無心,于心無事,才算是達到了超然物外得其環中的境界。

    修一顆大心,擴展自己的心靈空間,就需要去除知與欲對心靈的占領與封閉,做到無知無欲,無為不爭,才能突破層層厚繭,化成自由飛翔的美麗蝴蝶。

    修一顆道心,也是修一顆虛心。老子云: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致虛極,守靜篤等等。道就像谷一樣,它是谷神,天下谷,百谷王,生養萬物,生生不息。

    道就像一個大而無形空空如也的容器,包容一切,承受一切,有容器之用,就在于它的空。修心亦是如此,修一顆包容之心,修一顆虛空之心。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的心靈,才可以包容一切。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與感動。

    “虛其心”,就是回歸事物的本來面目。沒有立場就是立場,沒有觀點就是觀點。與其說解放思想,不如說從思想中解放出來。修行得道,其實什么都得不到,如《心經》“無所得”。世界的本來面目是虛虛實實,變易不居。

    修一顆道心,也是修一顆靜心。虛心重在“無知無欲”,靜心重在“無為不爭”。有知有欲則有為有爭,無知無欲,無為不爭才能真正地做到超越一切。水清了,才能映照萬物,心靜了才能看清本來面目。

    虛靜是生命的原本狀態,舍棄一切執著,一切人為分別,回歸真實的自己。“道常無為無不為”,靜是道的特性。人們修心也如此,無知無欲,心不妄動,人不燥動,不動則不爭,不爭則不傷。

    道法自然,靜心就是修一顆自然無為之心,尊重萬物的自然本性,尊重自己的本來面目,輔順萬物而不是干涉萬物,回歸真我而不是彰顯自我。做最真實的自己,遵從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不為外在因素干擾而丟掉自己的自然本性。

    水靜則清,心靜則明,心明則靈。靜是生命的原態,靜是事物的本質。致虛極,守靜篤,歸根曰靜,回歸生命的本來,這就是老子的靜心之道。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心安靜了,才能明了一切,才能接受一切。真正的寧靜,是內心的寧靜。

    修一顆道心,也是修一顆善心。圓滿的智慧,必然是慈悲的智慧。智慧的成就,必然是慈悲的成就。善就是利人,成就別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反者道之動”,利人即利己,害人即害己,善者得善,惡者得惡。修一顆道心,即修一顆善心,修一顆利而不害之心,修一顆為而不爭之心。

    這個“善”非善惡之善,是大善,是至善,是德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仁是沒有偏私,不是沒有仁愛,大善就是大愛,大愛無私,大愛無疆,無目的無條件無限制,包容一切,利益一切。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即刪,多謝」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_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_久久青青草原国产毛片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