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活得久是真的嗎
“吃得少,活得久”并不是人們通常定義上的“少吃點”或者盲目的禁食,而是有科學計劃的。也不存在說人一生吃的食物有定量,誰先吃完誰先走的說法。
導讀:“吃得少一點,活得久一點”這種說法是對是錯?研究來了
楊奶奶六十多了,平時胃口很好,能吃下滿滿一碗飯,最近她卻像變了一個人,早晨一個蘋果加黃瓜,中午半碗蔬菜湯,晚上一個煮玉米,讓家人很驚訝,這是在做什么?后來楊奶奶解釋道:“我從網上看到一篇研究,說吃得越少,活得越久,吃多了容易生病,等我適應了以后我還打算過午不食,一天就吃兩頓。”
她的言論把全家人嚇了一跳,人是鐵飯是鋼,都這么大歲數了還節食,對身體能好嗎?可是楊奶奶卻說自己能扛得住,堅持下去就能長壽。

“吃得少一點,活得久一點”,這個說法是從哪里來的?
《細胞代謝》雜志上的研究發現,小鼠控制熱量攝入后壽命得以延長,肝功能更健康。受試者在研究人員的幫助下2年內減重36斤,而且產生的代謝副產物數量更少,衰老速度有所減慢。
《Nature》上則是發表了關于果蠅的研究,在實行間歇性禁食后,果蠅體內的衰老減慢了,壽命有所延長。不過,研究也指出,禁食時間必須放在晚上或午餐前后,若時間不對,將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從這兩項研究中可以看出,適當減少進食的確有助于延壽。平時吃東西都是隨心所欲的,飽了就停下來,餓了就繼續吃,還有少部分人食欲旺盛越吃越胖,最后體重增加了,健康指標也升高了。
如果能控制飲食,攝入的油鹽糖脂肪都少了,身體就不會那么胖,也不容易產生疾病,如此看來,節食似乎是正確的,可是,楊奶奶這樣的做法真的正確嗎?

楊奶奶的早餐只有蘋果和黃瓜,中午是半碗蔬菜湯,晚上吃煮玉米,全部是素食,沒有一點葷腥,這樣的飲食存在兩個問題:
問題一:飲食不均衡
先不說飯量多和少的問題,首先她沒有考慮營養均衡。素食很健康,但是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時間長了可能會影響肌肉生長,還會使得免疫力降低,讓卵巢提前衰老。尤其是老年人,營養跟不上骨骼、心臟很容易出問題。

問題二:攝入熱量過少
研究讓控制攝入熱量,但不是說一點熱量都不能有,蔬菜、水果、粗糧提供的能量比較有限,無法供應機體正常運轉,很容易饑餓、疲勞、頭暈,還會影響情緒。熱量減少后,身體的代謝率也會減慢,反而會使得身材慢慢變胖。
簡單總結一下,吃得少一點,的確有助于延壽,這一點已經得到研究證實,并非謠言,但是部分人過度解讀了這項研究,以為吃得清淡、吃得少就能長壽,這就大錯特錯了。一味地追求吃得少,只會讓身體慢慢垮掉,就像機器缺少燃料,總有一天會停工。
合理控制飲食,才能延年益壽
了解正確的節食模式,五天正常進食,兩天飲食減半,或者白天進食,晚上禁食,每餐只吃七分飽。飯量減少了,腸胃壓力和代謝壓力都減少了,體內的脂類和血糖也會有所下降,最后帶來有利影響。
保證營養均衡,不可有所偏頗
只吃素或只吃粗糧,都不是健康的飲食。素食不能讓你健康長壽,還有可能帶來便秘、低血糖、脂肪肝等問題,要和肉食合理搭配,用多種食材烹飪制作,才能更接近健康長壽。
長壽不能光靠吃,基因、體檢、好心態同樣很重要
不要過分強調飲食的重要性就忽略了其他影響因素,一個飲食很健康的人也有可能因為癌癥家族史而英年早逝。想長壽就要多箭齊發,不僅要做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要通過醫學手段干預。
科學研究是嚴謹的,不可因為一句話、一個結論就隨便套用在自己身上盲目進行,如果平時身體很健康,飲食很有規律,那就保持原樣稍作調整,不建議突然改變習慣,防止增加意外風險。
參考資料:
[1]適當“挨餓”能延壽!美國《細胞》子刊找到輕斷食促長壽機制.生命時報.2020-06-08
[2]最新研究:吃得越少,活得越久!飲食與壽命的關系,科學的解釋來了…科普中國.2020-12-09
[3]Nature重磅:間歇性禁食能夠延長壽命,但前提是不要吃宵夜·醫脈通內分泌科.2021-10-04
[4]科學家證實:吃得少一點,更長壽!到底該吃多少?怎么吃更合適?看這篇就夠了.北京衛視.2020-10-03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即刪,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