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歷新年的風俗有哪些
藏歷新年,同樣也是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的時刻。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藏歷新年期間的“衣”“食”“住”“行”吧!
藏歷新年中的著裝
一進入藏歷十二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新年的準備,當新年的前幾天,老少男子都要剃頭,女子要洗梳發辮。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以肥腰、長袖、金銀珠玉飾品等為特點的傳統服飾,與以藏裝為主外加各式各樣時尚外套的服飾成為這個新年里一道和諧而美麗的圖景。
西藏女性服飾多姿多彩,特色各異。在冬日里,因為天氣寒冷,她們身穿用深色綢緞、氆氌制成的無袖長袍,外加時尚外衣,里襯各種花色綢衫,腰帶緊束,婀娜的身段獨具風韻。盛裝的拉薩女性耳帶金銀鑲綠松石的精美耳墜或耳環,而首飾、戒指則因個人喜好戴精巧的金、銀飾品以及晶瑩剔透的鉆石飾品。

身穿節日盛裝,母子臉上充滿節日快樂與喜悅 來源:中國西藏網
藏歷新年中的飲食
“卡賽”是藏族同胞在藏歷新年中的一道特色美食??ㄙ愂怯盟钟?、菜油、豬油等炸成的一種面食,類似麻花、油條之類。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涂以食用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征。

圖為拉薩市場上銷售的“卡賽”來源:中國西藏網
除了“卡賽”,藏歷臘月二十九太陽西落時,家家戶戶多要進行被稱為“古突”的面團宴。“古”即九,這里指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種面粥。藏族臘月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舊迎新。突巴團里分別包有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幣,代表“心腸硬”“刀子嘴”“心腸軟”“黑心腸”“發大財”。吃到這些東西的人要即時吐出,引得眾人大笑,增添除夕歡樂氣氛。

普通的古突和分別包著東西的大古突 來源:國際在線
口味獨特、肉質松脆的風干牛肉嚼起來既酥又有韌勁,是新年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每年年底,當氣溫在零下幾度時,許多家庭就將牛肉割成小條,牛肉則按家中成員的口味涂上調料,有原味、麻辣、特辣等。涂好調料后就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讓其自然風干,根據地區和季節空氣干燥程度不同,經過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時間就可食用。
在藏歷初一的清晨,女主人會提來新年的第一桶水,給全家人吃過“羌古”。羌古是用青稞酒加上奶渣、人參果、紅糖拌好后,再加上糌粑,和勻后煮成。吃過羌古后,一家人按輩序坐好,然后喝酥油茶。新的一年就這么開始了。
藏歷新年中的家裝
在即將迎來藏歷新年之際,每家每戶都要準備一個叫“切瑪”的木制彩色五谷斗,裝滿糌粑、麥粒、蠶豆、人參果等,上面還要插上青稞穗、雞冠花、日月牌等,并點綴上小塊酥油。到了十二月的二十八九,家家戶戶會把屋中的神龕、家具擦得干干凈凈。有些人甚至不辭辛苦,將自己的院落粉飾一新。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墻上或門前空地上,還用糌粑粉涂上吉祥的圖案。
圖為村民正在裝飾切瑪盒 來源:中新網
藏歷正月初三敬奉“屋脊神”,這天人們都登上各家的屋頂,把嶄新的經幡插在屋頂上,然后把換下來的經幡背到山頂上,在山頂掛經幡,煨燃柏枝,向空中拋灑糌粑、青稞面,飄動的經幡和裊裊上升的“桑煙”寄托著人們的祈愿。
藏歷新年中的出行
藏歷新年這一天一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靈,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說一些吉祥的祝詞。藏歷正月初二起,人們開始相互走訪、拜年、請客。新年里,人們互道的第一句話是“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親友登門拜年時,男主人手捧“切瑪”吉祥斗出門迎接客人,互祝“扎西德勒”,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向客人敬酒。初三,人們還蜂擁至東郊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煨桑,插經旗,掛彩幡,祈求山神和水神賜予幸福平安。
出門拜年的市民 來源:中新網
整個節日期間,被歌舞籠罩、鞭炮渲染的西藏沉浸在歡樂、祥和和喜慶的氣氛中。(中國西藏網 綜合/張亞男)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即刪,多謝」